今年上半年,廚電行業首現疲軟趨勢,行業整體下滑。多家品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形勢不好。”在這種情況下,行業格局或生變。
翻開過去十年廚電行業的發展史,廚電行業既迎來過近40%的高速增長,也遇到過3%的弱增長,雖然有起伏,但總體上看,中國廚電行業一直穩步高速增長,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廚電行業整體首次遭遇了負增長。
無論是煙灶行業的龍頭企業老板電器還是方太、華帝等大品牌數據顯示,包括銷量和規模同比都有所下降,在這場無差別的風暴之下,誰都無法獨善其身。這些有著巨大背景實力的集團企業,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自然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對此次此次變局尚有周轉的空間,但是很多沒有經驗的新進小品牌、小企業自然就難以支撐,可能就直接淹沒在了第一波浪潮之下。據了解,這種小企業“倒攤子”的事在廣東中山已經開始接連發生,企業主跑路,工人游行討薪。
“短短2、3個月,周邊跑路、關廠、破產的廚電企業,就高達50多家,有的時候一天就是好幾家工廠,一夜之間老板就不見了,留下一堆爛攤子。廠房是租的,還拖欠上游供應商的貨款,并將很多下游經銷商拖向泥潭”。
近段時間,多位來自廣東中山、順德一帶的廚電企業人士向家電圈透露,今年以來廚電市場的持續下滑,已經讓作為中國廚電“重鎮”的珠三角眾多企業陷入“垂死掙扎”的泥潭之中。其中,大量從事山寨、假冒中外知名品牌,以及專門從事低端廚電加工制造的工廠,都成為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人。
原本不斷火熱的廚電市場引得各方紛紛建城扎寨,瓜分這片市場。但是因此而造成的結果就是龍蛇混雜的市場環境,混亂的品牌競爭以及市場監管力度的不夠都導致繁榮發展的背后隱藏著一大堆問題,本來抱著渾水摸魚態度的一些品牌直接就可能在這次變革中被淘汰,相反領頭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整個市場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不失為一件好事。
粗略估算,目前突然關廠路跑的廚電小工廠,已經在50多家,接下來還會增加,幾乎都是沒有品牌、也不打算發展品牌的貼牌、假冒品牌代工廠。知情人士告訴家電圈,過去,這些工廠最大的競爭籌碼,就是低成本、低價格運營;最大的差異化牌,就是山寨、假冒一些知名品牌;最大的出路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在農村市場渾水摸魚。
今年以來,隨著整個廚電產業受到房地產調控,以及消費降級的多重擠壓,大量一二線廚電企業市場增速放緩,眾多中小工廠則是由漲變跌,最終讓處在整個廚電產業鏈最末端的這一批加工廠,以及投機工廠,紛紛無法抗壓直接出局。
最終這種狀況帶來結果則是,在短期內破壞并影響整個廣東廚電產業的發展信譽和生態,造成廚電上游供應商體系的困局,并讓大量下游的廚電經銷商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告訴家電圈,這種跑路、破產的情況,并不會動搖廣東廚電產業的發展根基。因為,這些工廠大多是手工作坊,工廠不是自己的,生產制造設備也是二手的,原材料都是拖欠上游供應商貨款,而下游商家則是打款后才發貨。所以,形勢不好他們就會馬上關廠跑路,形勢一好他們還會組織團隊繼續上馬,圈錢撈錢。
但家電圈認為,這一輪廣東廚電手工作坊和小微工廠跑路、關廠潮,雖然還會反復。甚至出現一些老板們“卷土重來”。但是,留給那些假冒、山寨中外知名廚電品牌企業的投機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畢竟,一旦國家對于假冒、山寨知名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層層加碼,那么整個廚電行業留給廣東上述廚電企業的投機空間,將會被持續壓縮。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透過廣東廚電產業一大批“扛不住”就跑路的企業現象,可以發現這些企業都是“沒有自主品牌”也從來不打算發展自主品牌的,總是希望可以通過打品牌擦邊球、假冒知名洋品牌。卻忽視這已經是與時代潮流相逆的行為。如果還繼續采取這一手段和方式,無疑就是自尋死路。所以,必須要強化廚電品牌化、品質化發展。
也應該看到,整個中國廚電業在經歷長達15年的快速發展、迅猛增長之后,企業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這并不代表廚電產業就此告別繁榮、陷入沼澤。應該說,以方太、老板、華帝為代表的高端品牌,以及海爾、美的為代表的綜合家電巨頭,還在快速推動廚電產業的發展轉型和升級迭代。這也將會全面打開廚電產業新的發展空間。
圖文來源:家電圈,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