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90%的癌癥,是水污染引起的!!!!!
由于缺乏權威數據,網絡流傳的“癌癥村”的數量并不統一,但絕大多數報道均將癌癥等疾病高發的矛頭指向飲用水受到污染。我國數十“癌癥村”中,64個有由水污染導致,排名第一。
人們說起癌癥,難免有“談虎色變”之感,但把飲水與癌癥相提并論,震驚之余又平添了幾分疑惑與憂慮。飲水與癌癥發病率之間的確存在著某些因果關系。據統計,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癥,每年有300余萬人死于癌癥,約占全世界人口死亡總數1/4。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先進工業國的癌癥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
內地20年來癌癥呈現年輕化及發病率和死亡率“三線”走高的趨勢。研究表明:大部分癌癥是由環境中化學致癌因子造成,而這些因子又廣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經過處理的飲用水中。
目前,我國新增癌癥患者200萬人,因癌癥致死亡人數高達140萬人。有業內人士提供數據,證明我國擁有癌癥村243個,在很多地區癌癥發病率高于心腦血管發病率,成為致死第一原因。
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癌癥村,原因之一就是相應地區的湖泊,水庫,河流以及地下河受到嚴重的污染。2011年檢測證明,我國有55%的城市水質不合格甚至嚴重不合格。北京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鄭春苗說,我國農村大約有3.6億人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
癌癥村的存在,讓我們更加重視飲水安全,而和飲水關系最大的就是自來水。總所周知,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就是當地儲水庫、河流淺層等地表水,有的地區水源是深井水。自來水公司對水源的處理可以說比較嚴格,但是因為技術等原因,還有一部分重金屬、余氯、細菌等有害物質不能得以清除,為居民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癌癥村/區域背后:飲水污染
我國很多地區,地表水、地下水被嚴重污染的情況,已經到了把人逼死的懸崖之邊!很多事實證明,飲水的水質與癌癥密切相關。當飲用水受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或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狀異常,并可引發疾病,長期飲用則可引發癌變。中國許多地區已是癌癥呈現群發現象,出現了眾多的癌癥村、癌癥鄉、癌癥縣,甚至癌癥流域(如淮河中游某些地區),而罪魁禍首往往就是飲水的水源被大面積嚴重污染。
無機砷:飲水致癌不見蹤跡
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我國無機砷,特別是飲水型砷中毒將成為21世紀中國急需解決的飲水健康重大問題。2007年新版的《食物、營養、身體活動和癌癥預防》指出:
有充足的證據顯示:飲用水當中的無機砷是肺癌發生的原因之一,無機砷污染的水很可能是皮膚癌的原因之一。砷和砷化物被認為是致癌物,部分證據顯示無機砷污染的水是腎癌和膀胱癌的原因之一。
含砷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農業中作為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各種防腐劑,如果大量使用,會造成了農作物的嚴重污染,導致食品中砷含量增高。每年的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各種防腐劑會隨著雨水的滲透向地下下滲透,另外含砷礦藏及其它有色金屬礦藏附近的地下水(如井水、溫泉)中含砷量很高,是導致飲用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已經證實的多種砷化物具有突變性,可導致基因異變、染色體畸形并抑制DNA損傷的修復。砷酸鈉可通過胎盤屏障,對小鼠有一定致畸性,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無機砷化合物與人類肺癌和皮膚癌的發生有關。經世界衛生組織1982年研究確認,無機砷為致癌物,可誘發多種腫瘤。
砷中毒在我國也呈現地區性。中國的地方性砷中毒分為兩種類型,即飲水型和燃煤型。飲水型砷中毒是由于飲用水砷含量超標引起砷中毒。這種類型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山西和臺灣等病區。燃煤污染型是由于燃用高砷煤,用煤火烘烤糧食、辣椒等,從而嚴重污染室內空氣及食品而引起的,這種類型目前主要見于貴州省。
部分地方性砷中毒以皮膚損害為主,主要表現為掌拓部角化過度,末梢神經炎以及皮膚癌發病率增高以及等癥狀。患者開始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以后出現皮膚變黑,呈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手掌和腳趾皮膚高度角化,可發展轉變成皮膚癌。
請記住:
健康生活,從飲水做起!
凈水器從源頭保證,做最天然的飲用水!
圖文來源:網絡,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