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
今年的雙十一圈佬尤其激動
在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還滿是不舍
1小時47分26秒
雙十一交易額破1000億
全天2135億成交額,10.42億包裹
這一個個數字成為歷史
今天是關于2018雙十一的回顧時間
半小時打破2014年全天成交額
去年打破這一紀錄用了1小時
2018天貓雙11
2分05秒破100億,
107分破1000億...
馬云很滿意地笑了
實體店商哭了!
每年雙十一
對企業而言,
到底是福,還是禍?
我認為,禍大于福。
流水上千萬,凈利一點點
一個價值100元的產品,以10元的價格賣出去100個和以100元的價格賣出去10個,哪個更有分量?
顯然是后者更有分量。因為,前者雖然賣出100個,但損害了品牌,擾亂了市場,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而后者不僅維護了價格,建立了認知,沒準兒還能賺一點。
然而,遺憾的是,在很多企業里這么簡單的道理都得不到普及,得不到堅持,很多企業絕大部分銷量都是按照前者的方式完成的。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產品過了“雙11”后的銷售狀況。是否熱鬧過后普遍陷入蕭條?
因為,這樣的大折扣、大降價,實際上告訴顧客:我這個產品可以賣這么低的價格,平時那個價格是虛高的。這是第一個認知失??!
顧客知道了,他就算有需求也會忍著,等你再次降價。你到底降,還是不降?
這樣的后果是什么?顧客會覺得:你的產品,我有的是機會當你再降價的時候買,平時就不用買。從而,你的品牌就會淪落為“只有在節假日搞促銷的時候才能買的品牌”。這是第二個認知失?。?/span>
來客減少,客單降低…
當然“雙十一”不是阿里一家的,京東,蘇寧等電商也在摩拳擦掌;同樣,“雙十一”也不僅僅是電商們的,實體零售企業也在抱團向電商宣戰。自2014年起,風雨飄搖中的實體零售企業聯合發聲:“從今年開始,‘雙十一’不僅是網購狂歡日,更是實體零售企業集體讓利狂歡的中國購物節!”誓要將雙十一也做成線下零售商的節日。
類似這樣的宣戰能挽救實體零售業的頹勢么?至少近年來接連不斷的零售實體關店潮告訴我們,適合電商的,不一定適合店商,以犧牲自身本就微薄的利潤來讓利消費者的傳統促銷方式,不是對抗電商大潮的有效方式,反而加速了實體店的消亡。
顧客朋友,或許今天你還在網上買廚電,
因為少花了幾塊錢或幾十塊錢沾沾自喜,
但是過些日子你買回去的東西壞了想找維修的時候,
昔日熟悉的XX網店已經不在了,
看著樓下的實體店,
緊鎖的門窗上貼著出租的紙條,
回想著這里老板之前熱情服務
突然你才發覺:
之前買嫌實體店貴,
現在即使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一個方便了!
圖文來源:網絡,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