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次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小天鵝將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美的集團承接小天鵝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換句話說,美的用143.8億的增發股權,換得小天鵝徹底私有化。無錫小天鵝徹底“南飛”。
美的與小天鵝的十年淵源
2008年,美的電器(美的集團前身)以16.8億元收購了小天鵝司24.01%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此后,經過一系列的動作,美的已逐步將對小天鵝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2.67%。此后,美的集團與小天鵝一直保持的母子公司的模式,而在品牌上則保持雙品牌運行,十年后,美的與小天鵝開始想要建立“全新關系”。
此外,2011年,美的收購開利在拉美空調業務。2016年6月30日,美的以約5億美元對家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板塊80.1%股權。獲得東芝品牌授權及5千項白電專利。加上美的打造的家電高端品牌“比佛利”,以及美的和小天鵝,整合后的美的,擁有的家電產業覆蓋面廣度與深度,前所未有。
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海爾、小天鵝、西門子位居國內洗衣機市場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29.9%、18.5%和13.4%。美的以5.8%排第五位。美的和小天鵝合并后,市場份額將提升到24.3%,位列第二,大幅縮小與海爾(29.9%)差距。
這次吸收合并還需經過美的集團和小天鵝兩家公司的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還需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才能正式實施。由于相關手續還沒完成,美的集團10月24日起將繼續停牌。
美的“PK”海爾
中國家電市場,海爾當之無愧第一,美的與格力緊隨其后。而在洗衣機領域,海爾以近30%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小天鵝以18.8%排第二,西門子排第三,美的在第五位。此次整合后,美的的洗衣機占有率升至近25%,拉近了與海爾的差距。
不同于格力的單一品類發展策略,海爾與美的都是家電多方面發展的代表,但他們的發展策略有所側重。
海爾自2005年引入智能家電和物聯網概念以來,開始用這個理念統領家電制造、生產、銷售,提出全平臺發展戰略,通過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建立基于海爾自身體系的平臺類白色家電產品。
美的則不同。他是在每個領域收購成功品牌,引入技術、消化,在這個領域深耕和細分市場,做專業品牌。就像此次收購完成小天鵝,品牌與產品仍會保留,美的仍會用小天鵝統領美的洗衣機產業,與海爾競爭。
實際上,美的此次收購后,將形成在冰箱市場用排名第二的美的品牌與排名第一的海爾競爭;洗衣機市場用排名第二的小天鵝品牌與排名第一的海爾競爭;空調市場用排名第二的美的品牌與排名第三的海爾競爭;其他家電市場用東芝品牌與排名前三位的海爾競爭的局面。
行業洗牌后的寡頭壟斷
不少消息人士認為,此次重組將涉及品牌使用和洗衣機業務的重構。
美的是以空調和小家電為主業的白色家電企業,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進入冰箱洗衣機行業,主要是看中了冰洗市場相對彩電、通訊等行業,整體發展比較良性,產品毛利率比較高,而尤其二三級市場普及率并不高,發展空間比較大。
但由于冰洗行業的品牌集中度相對比較高,消費者指牌購買率較大,美的品牌雖然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在冰洗行業從零到有,雖然有了一些增長,畢竟還只是冰洗行業的一支新軍,多數消費者并不認可。盡管榮事達品牌冰洗產品在國內有較高的占有率,但榮事達洗衣機的中低端產品定位,附加值并不高,而且該品牌的所有權還依然屬于榮事達集團公司,這為美的培育和發展榮事達冰洗項目埋下隱患。
基于此,美的要想在冰洗市場有更大的作為,必須有進一步的動作,而小天鵝的高市場占有率、中高端的產品定位,尤其國內不多的滾筒洗衣機生產技術,以及研發實力都是值得美的動心的。更為重要的是,美的成為小天鵝第一大控股股東后,也成了小天鵝商標的新主人,這一點是極具誘惑力的。
數據顯示,7月,大家電市場除洗衣機之外零售額增速集體“跳水”,彩電、空調、冰箱等產品市場零售額增速分別同比下降20%、28%、9%。或許,這說明家電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某咨詢機構首席咨詢顧問認為,如果此次并購成功,將對中國白色家電行業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將由此形成幾家著名的綜合白色家電產業集團,進入寡頭壟斷的地位,比如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長虹集團等。尤其在洗衣機行業,將直接形成美的與海爾兩強對峙的局面。
通過這種行業整合,將使整個白色家電今后發展更為理性、良性,整體提升國內白色家電行業的競爭力。
圖文來源:各大媒體網絡,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