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就是:?1食物消化?2營養輸送?3血液循環?4廢物排泄?5體溫調節。我們從來就沒有聽到過一個人在缺乏營養和維生素的時候,醫生讓患者去喝什么水去補充營養。人體在水中提取的營養和礦物質還不到1%,99%的營養物質是從五谷雜糧,水果蔬菜,雞肉蛋奶中獲取的,而不是從水中獲取的。
比如:
1杯牛奶的含鈣量等于1200杯水;
1斤牛肉的含鐵量等于8200杯水;
1杯桔子汁維生素的含量等于3200杯水的含量;
所以人缺乏營養,只能通過食物補充,不能靠水。
而且水中的礦物質是人體不能直接吸收的,只有通過動物和植物吸收后,人體再食用這些動物或植物的可食部分,才能讓人體吸收。
生活中我們聽到過人缺乏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是用喝水的方法來補充的嗎!
沒有!
干凈比污染強一百倍!
為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營養獲得,去喝不合格的水,是不明智的。
無知會付出生命和健康的慘重代價。
疑問一:常喝純凈水使體液變酸?
回應:體液pH值受外界影響較小
近日,編者收到一條微信:“純凈水不但不含任何微量元素,而且把水中所有滋養人體的生命離子也去掉了,這種水,越喝體液越酸……”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王明福表示:科學上沒有“生命離子”的說法。
純凈水是指采用過濾、加熱、蒸餾等方式純化的水,不含添加物,可直接飲用。
根據純化方式,純凈水分不同種類,比如,以過濾反滲透方式處理的是過濾水,加熱蒸餾處理的是蒸餾水。
經反滲透處理的過濾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少量微量元素,經高溫處理過的蒸餾水則基本不再含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魯青說:純凈水并不是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只是通過處理以后,鈣、鎂、鉀、鈉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顯著減少。
魯青介紹,人體體液的正常pH值在7.35—7.45之間,盡管機體在不斷產生和攝取酸堿類物質,但是體液pH值并不發生明顯變化。
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體體液是一個緩沖體系,pH值受外界影響較小;另一方面,肺和腎的調節作用會減輕pH值的顯著變化。
長期飲用純凈水并不會導致體液越來越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吳志剛說:純凈水屬中性或弱酸性,經過胃液調酸、腸道吸收,并不會改變臟器和組織的pH值。“對人體來說,本質上喝水都是補充H2O。”
上海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徐國勛說:“我不贊成‘生命離子’的說法。食物里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元素,水主要是提供人體所需的體液。”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提醒:純凈水的飲用雖然較為普及,但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完全取代自來水。
疑問二:常喝純凈水會得“軟骨病”?
回應:該說法無根據,人體吸收鈣、鎂等元素并非只靠飲水
在水的傳言中,有一個被很多人轉發、提起的例子:“1997年,上海一對夫婦生下一男嬰,從生下兒子那天開始就用純凈水烹調、飲用。3年后,他們的兒子得了軟骨病,而且智商不發育。這對夫婦找到權威專家,才破解了謎底:一切都是純凈水惹的禍。自此以后,上海市政府強調中小學生一律禁止飲用純凈水。”
事實是這樣的嗎?針對記者的詢問,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并不知道相關情況。
據了解,2012年11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將逐步規范全市中小學校(含中職)校園飲用水供水模式,同時計劃在2013年至2015年3年內,分別完成全市300所、400所、500所中小學校校園直飲水工程建設。
據悉,目前上海已有近400所中小學校完成了校園直飲水供水模式建設。直飲水即通過安裝中央水處理器等形式,對自來水進行初濾、深濾、消毒、殺菌等深度處理后,提供可直接入口的飲用水。

那么,飲用純凈水是否會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呢?王明福認為不會。人體吸收微量元素的途徑眾多,水只是其中之一,且占比不大;人體吸收水的途徑也不少,比如飯菜、飲料等。
“軟骨病發病原因有維生素D攝入不足、鈣含量過低或鈣磷比例不當、日光照射不足等多種原因。”魯青說,雖然純凈水中參與骨骼發育的鈣、鎂等重要礦物元素含量不足,但是人體攝入營養物質的主要途徑為飲食,多種食物如蛋類、魚類、動物肉類等均含豐富的鈣磷等元素,因此“常喝純凈水會引起軟骨病”這種說法不科學,傳言中提到的案例不可靠。
延伸:飲用水種類
目前飲用水主要包括:自來水、礦泉水、礦物質水及純凈水等。
純凈水是通過電滲析法、離子交換、蒸餾法及反滲透技術凈化原水而得,去除了水中的重金屬、三氯甲烷、有機物、放射性物質、微生物等。
自來水是指水廠將江河、湖泊的淡水經過“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凈水工序,最后由機泵通過輸配水管道供給用戶的水,占目前居民飲用水的大多數。
飲用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
礦物質水是在純凈水的基礎上人工添加硫酸鎂、氯化鉀等人體必需礦物元素的飲用水。
編后語:凈水過濾后的水并非沒有營養,只是過濾掉了有害物質。再次水中營養成分微乎其微,人體大多數營養來源于食物,蔬菜等物質。有關過濾后的水沒有營養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