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來臨,眾多電商紛紛開展打折促銷活動。作為單身汪的小編我,廣大“剁手黨”們馬上也要走上總有快遞在路上的幸福生活。已經做好了瘋狂買買買的預備姿勢。
鼠標在手,一鍵我有
每年雙十一的快遞都是這樣的
???
或是這樣的
???

然而,小編在這里不得不提一句,生活處處有無奈,網購處處有深“坑”!見到這樣的陷阱,您可得小心著點兒。
陷阱一:“刷單”暗箭難防
“刷單”暗箭難防商家通過低價促銷廉價產品提高銷量,然后再將同一貨架上的商品,換成價值更高的產品混淆視聽,這種新型的刷單方式,讓單純的網購消費者紛紛落馬。
陷阱二:贈品質量沒保證
當網購消費者購買價值較高的商品時,商家會附贈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贈品,但是當附贈品出現質量等問題,要求售后維修或退換時,商家卻對其置若罔聞。
陷阱三:小心“李鬼客服”
網購中的陷阱盡管多是老套路,但是“上鉤”的人不少,更令人擔憂的是,網購騙術也在不斷升級。“假客服”是近來頻頻出現的網購陷阱,他們通過私人手機號碼或短信形式告知網購消費者訂單異常,引網購消費者入“阱”。
陷阱四:低價商品附加條件
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將商品的價格標得很低,但是當消費者拍下時,低價商品就變成有附加條件才能享有。
陷阱五:朋友圈“曬單”未必可靠
朋友圈上各種曬訂單、曬轉賬截圖,滿屏買家好評截圖是真的?那些“風靡”在朋友圈的保健品、化妝品、減肥產品都很受歡迎?微商生意紅火?其實全都是滿滿的套路。轉賬記錄、聊天記錄、買家好評,都是有軟件自動生成,以假亂真。
陷阱六:釣魚網站“碼”里下毒
含有釣魚網站的二維碼,用戶根本無法判斷,而且,看似復雜的二維碼,制作起來幾乎是“無門檻”。釣魚網站制作的二維碼成為新型網購陷阱,“有毒”的二維碼輕輕松松將網購消費者卡里的錢刷走。

每年這個時候,許多用戶因為雙十一放松警惕而遭遇了詐騙事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財產損失。特別針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網購發出安全預警,小編總結了雙十一期間最易爆發的四類網購騙局,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
雙十一期間物流發貨量大,訂單數倍增,發件時出錯的情況往往在所難免。一般情況下,商家就需要聯系消費者進行退換貨或者退款,但是如此一來,這一環節同時也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因此,雙十一過后,經常有消費者接到來自“賣家”的電話,謊稱網購交易存在異常無法正常發貨,需消費者配合操作來解除異常或直接退款,一旦消費者按照“賣家”所說的步驟操作,就很有可能一步一步落入對方設計好的圈套,被騙取銀行賬號等重要信息,導致財產受損。
提醒:淘寶、京東等正規電商的正規網絡交易平臺上并不會出現假冒賣家口中所謂的“卡單”、“掉單”、“交易異常”、“解凍訂單”、“異常訂單處理”等詐騙詞匯,消費者一旦遇到退款情況,應及時通過正規平臺提供的渠道與客服溝通確認,如果遇到交易異常或發貨緩慢的情況,一定要撥打電商網站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咨詢,切勿相信陌生人打來的電話或發來的短信,更不要輕易點開陌生人發來的網址連接。
騙子們會在各種同城網站或二手交易網站上發布消息,謊稱雙十一搶購的便宜貨自己不想要了,想要加價、同價、甚至低價轉讓手中的商品。消費者一旦與詐騙分子取得聯系,就很可能被誘騙到虛假交易網站,消費者付款后,騙子便會逃之夭夭。甚至,一些騙子會在買家索要交易訂單、發票或實物的照片時,向買家發送木馬病毒文件。用戶一旦運行這些文件,網銀或支付賬戶就有可能遭到盜刷。
提醒:在進行二手交易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平臺,不要輕易點開陌生人發來的網站鏈接。
高能預警三:親信中獎短信后果難預料
如果是平日里收到中獎短信,可能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但“雙十一”之后,以“您在某某電商參與搶購抽中大獎”的名義向用戶發送的詐騙短信,用戶就很有可能會相信。然而,收到短信的消費者也許并非抽獎活動中的幸運兒,而很有可能變成短信騙局的受害者。在這些短信中,往往暗含一些釣魚網站的網址,誘騙消費者點擊。消費者一旦點擊這些鏈接,就會登錄釣魚網站,輕則被騙走部分錢款,重則落入騙子設計好的圈套,不經意間泄露更多個人信息。
提醒:在接到中獎短信后,請撥打電商網站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咨詢或確認,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直接撥打陌生電話。
高能預警四:“快遞員”身份有貓膩
下單后,剁手黨們最開心的莫過于接到快遞員的電話了。但往往騙子也會看準這個機會,冒充快遞員身份實施詐騙,他們先準確說出用戶購物的信息,在用戶深信不疑的前提下,再用快遞丟失、損壞等借口,謊稱對客戶進行賠付,伺機騙取錢財,或者是利用到付的假快遞,騙取錢財。
提醒:接到此類信息如有疑問,請撥打快遞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咨詢或確認,切忌完全聽信快遞電話內容,也不要輕易點開短信中任何網址鏈接。
光說不練假把式,既然已經知道了網購里的各種“坑”,那小編就教你如何繞開它!
遵守“六個不輕信”原則
▼不輕信朋友圈的推薦。
▼不輕信網絡引擎的搜索結果,該結果只能作為消費者網購的參考。
▼不輕信網站的宣傳,網絡宣傳信息和線下體驗會存在差距。
▼不輕信來源不明的網址鏈接,這類網址鏈接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不輕信網站(店)上的商品或服務評價和成交量,消費者應謹慎參考商品或服務評價和成交量。
▼不輕信商品或服務打折,先提價后打折是一些商家慣用的手法,消費者要盡量選擇熟悉的商品或服務下單。
圖文來源:網絡,廚電行業資訊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