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電市場的蛋糕大,但廚電市場真的不好干。這應該是進入2018年以來,很多中外廚電廠商在中國市場競爭中最為深刻的感悟。
廚電市場的由漲變跌、全面走低,到底是真摔還是假跌?在整個廚電產業一片低迷的通道中,有沒有保持逆勢增長的企業?面對市場下跌、需求低迷、企業迷茫、商家乏力,如何拯救當前的廚電產業亂局?
為什么曾經紅火的廚電市場,會出現這種極其艱難的局面,到底是行業和市場出了意外,還是另有玄機?原因很簡單。
首先就是速度無法匹配
相對過去幾年的廚電市場,幾乎就是方太、老板、華帝等企業的參與和主導。如今美的、海爾、格力,甚至是長虹、TCL、蘇泊爾、九陽、格蘭仕等一大批家電企業,都在強攻廚電市場。與此同時,方太、老板的二元領跑高端格局,如今在華帝等企業沖擊下,正被撕開一個口子。曾經沒落的貴族帥康,在新股東日出東方進入之后,也在謀求反彈和復蘇。
廚電產業是一個“不能著急”的行業
廚電產業的蛋糕,并不像大家電的空冰洗,增速可以很快釋放,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廚房是一個對房地產市場高度依賴的行業,雖然過去幾年農村廚電市場出現了一輪持續的引爆,但畢竟基數小。同時,城市房地產調控對于廚電的滯后效應已經顯示,所以“城鄉切換”并不順暢。沖擊千億,正是廚電業過去幾年一直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受到房地產調控一直被滯后。在這一過程,無論是海爾、美的,還是方太、老板、華帝,都在通過不斷拓寬廚電產業的品類和邊界,在需求相對放緩的市場上,構建新的增長通道。
受到國家房地產政策調控影響,與地產業密切相關的廚電行業遇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更令人擔心的,相對于家電其它行業,廚電產業長期以來的單品類硬件競爭思維濃厚,以及在成套化、嵌入式等趨勢把握上的布局緩慢,從而出現了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失衡。大量低端產品引發的同質化低價格戰不斷,以及部分行業領軍企業滿足于“小富即安”,過度聚焦煙灶消等傳統廚電的發展,忽視面向整個廚房成套廚電的全面布局。
但是對于所有企業來說,從煙灶消、微蒸烤,到洗碗機、凈水機等等品類,都在納入廚電這一體系中,而且還要打造自動炒菜機、真空破壁機等新增長點。但是,新品類的培育和市場引爆,需要2-3年甚至更長時間。

低價格戰市場預期難以達到
低價格戰在廚電市場的號召力偏弱,導致市場需求激活只能靠產品、服務和體驗。這就帶來廚電產業很難靠“低價格催熟”,必須要采取“產品、技術慢工出細活”。當然,由于廚電不同于大家電,其與用戶的交互性較強,而且社交屬性明顯,這反而讓企業和品牌擁有很強的黏性。
可以清楚看到,這幾年來方太、老板的高端高價值之后,不只是吸引華帝、海爾、美的等品牌快速跟進,同時還讓低價格戰在城市市場基本沒有空間。目前,廚房產品的社交性屬性,帶來的結果則是,并不適合傳統大家電,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概念打法。而是應該更多的通過產品功能型價值之后的品牌等附加值,強化和推動品牌轉型。
所以,當眾多的家電巨頭、互聯網創新企業們,想當然的拿自己過去的成功模式,來攪局廚電產業之際,在看到這個行業的饕鬄盛宴同時,也要看到未來的發展商業挑戰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