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該網友在帖子中表示:“賣家1599的經銷商提貨價居然要2199,賣家1799的提貨價居然要2599,多出來所謂的叫什么凍結資金。而且這個所謂的凍結資金活動前夕不公布,故意拖延到活動過后公布,讓我們這些經銷商都被套進去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資金……”。
與此同時,該網友還在帖子中指責:“格力公司,行業巨頭,玩一場活動竟然在經銷商身上刮血,連最起碼的誠信都沒有了,這樣的企業能服務好大眾嗎???”不出意外的是,該帖子一出,立即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格力破天荒整出個雙十一降價促銷姑且不提,關鍵是此前格力信誓旦旦的“30億元補貼”背后是否存在貓膩?這頓時讓我們疑惑了。
11月18日,格力電器召開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而會上,雙十一格力宣稱的30億補貼遭股民質疑,但似乎情況不是預想的那樣。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表示:此次“雙11”促銷,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效果比較好。另外這30億元補貼由誰來承擔,望靖東也給出了明確的回復,“一定是由公司來承擔,而不是由經銷商承擔”。時間回溯至2019年雙十一前夕,格力電器罕見發表《關于“11.11”讓利30億元打擊低質偽劣產品的公告》,宣布今年雙十一,格力將拿出精品機型和最優價格回饋消費者,變頻空調最低1599元,定頻空調最低1399元,總讓利達到30億元。
可以說,一個雙十一大促,格力電器對于電商平臺的發力不僅讓競爭企業感到危機,更加劇了家電行業的競爭態勢。因為格力有品牌的影響力存在,且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電商渠道的消費者會向線下實體門店一樣去追求一些高性能、高價值、高品質的產品,其它品牌的低價優勢,很可能會被格力打破。
不過,很多傳統行業在押注線上的同時,也會損傷經銷商的利益,格力能否一碗水端平?
一直以來,格力電器的經銷商在其整個體系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指出,從空調整體線下市場零售額占比來看,格力零售額占比為37.86%,零售量占比為33.12%,占比幅度均超過30%。
可以說,相比空調整體線上零售量占比17%而言,格力線下零售量幾乎是線上的兩倍。反觀另一知名空調品牌奧克斯,其線上零售量占比高達28.57%,線下零售占比僅為4.19%。
格力電器不是對線上后知后覺,早在2014年其就推出了自有電商平臺格力商城,也在各大電商平臺成立了旗艦店,但是格力的資源大多數傾注在了線下經銷商渠道上,因此電商平臺始終缺乏有效的競爭力。因此,格力電器在京東、蘇寧等旗艦店都有銷量上萬的單品,但其官方商城卻慘淡得無人問津。
11月5日,格力電器注冊成了全資子公司格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簡稱“格力電商”),注冊資本金1億元,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擔任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這些意味著,格力電器電商渠道正在加速鋪開。然而有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如果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卻很容易被一下子“去中介化”的巨大利潤空間所誘惑。傳統企業原來省代、地區代,一級級代理的模式,攤薄了企業的利潤。通過電商一下子可以“去中介”直達消費者,企業會突然發現自己賣貨的利潤空間大了許多。譬如以前經過經銷商,只能獲得30%利潤的,完全繞開經銷商以后,廠家能占到60%甚至更大的利潤。
厚利當頭,于是很多企業會采取“兩手硬”的手段,一方面是在網上搞大清理,凡是未經其授權的店全部投訴、關店;一方面自己組建隊伍,完全撇開經銷商,開自己的官方旗艦店。經銷商線下的生意本來就已經越來越難做,線上開店又得不到企業的任何支持,甚至還被打著“清理”的口號進行打壓,經銷商線下賺的錢也養不了電商團隊,這就逼得很多經銷商幾乎無路可走。這種情況下,企業自己的旗艦店、專賣店做得越強大,經銷商受到的沖擊也就越大,最后只能導致經銷商們放棄這個品牌的代理權,另謀出路。
可以說,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的過程中,要處理好與經銷商的關系,實現業績的順利增長而不是相反,關鍵就是解決好利益分配的問題。
格力電器的電商未來究竟如何,屆時如何把線上線下合理利益分配,市場會告訴我們最終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圖文來源:慧聰家電網、北京時間財經、驅動中國等,廚電行業資訊綜合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一非